当前位置: 顺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十堰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建设6篇

| 浏览量:

篇一:十堰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建设

  同时我市城镇化水平仅39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工业化市场化步伐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制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产业辐射市场流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功能增强城市的实力活力潜力和能力进而增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陈天会:十堰为什么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市委书记陈天会

  (根据录音整理。发表时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 十堰市地处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结合部, 是全省唯一 的与三个外省市接壤的省际城市, 能够更多地接受省际区域其他 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 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促进十堰跨越式发展的 有效载体。

  21 世纪是中国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世纪。区域与区域 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区域间城市的竞争。建设区域性中心 城市,能通过城市极化效应的放大,进一步提高市场化、开放化 程度,住更大空间更加有效地聚集和整合生产要素,推动区域生 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区域内产业分 工, 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从而不断缩小与发达区域的差距。

  把国家大局的需要与十堰现实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全面 提升十堰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促进十堰发展转型升级。力争到 2020 年,把十堰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制造中心、国家级生态经 济示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和区域性 交通枢纽城市。

  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在全省上 下深入推进新一轮发展的形势下,十堰怎么办?

   湖北省 2001-2020 年城镇体系规划将十堰在全省城市体系中 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这一次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动,市委将主题确定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统筹城乡,加快 发展,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对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问 。

  题进行全面深入研究,重新审视十堰市情,明确十堰未来发展方 向和目标,对实现十堰新一轮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堰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背景和意义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阐述, “现代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

  ” 列宁说, “城市是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的标志,在整个经济社会发 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是前进的主要动力。

  世纪是中国全面推进 ”21 城市化进程的新世纪。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区 域间城市的竞争,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竞争。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的 中心,是其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聚集体。而区域性中 心城市作为区域内最集中、 最有效益和最富活力的经济活动和商 贸流通场所,不但是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的中心,而且在 区域中经济实力相对强大、社会事业相对繁荣,对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

  (一)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 社会的重大举措。十堰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发展的关 键时期,发展不够仍然是十堰最大的实际。既有农村发展不够, 又有城市发展不够,也有区域发展不够的问题。从十堰经济社会 发展状况看, 五县一市均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 张湾区、

   茅箭区为省级重点扶贫地区,全市贫困人口近 70 万人,占农村 人口的 27. 4%, 其中 65%以上的贫困人口分散生活在交通不便、 信息不畅、资源匮乏的边远山区,加上我市自然灾害频发,基础 设施脆弱,实现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群脱贫、致富,任务十分繁 重。同时,我市城镇化水平仅 39.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6.8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7 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大大 落后于工业化、市场化步伐,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制 约。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产业辐射、 市 场流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功能,增强城市的实力、活力、 潜力和能力, 进而增强工业带动农业、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能 通过城市极化效应的放大,进一步提高市场化、开放化程度,在 更大空间更加有效地聚集和整合生产要素, 推动区域生产要素的 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区域内产业分工,增强 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从而不断缩小与发达区域的差距。建设区 域性中心城市,能通过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进一步提升 城市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功能,充分 发挥中心城市强力支撑的承接与传递作用,逐步带动小城市、小 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中心城市、 小城市、 小城镇的共同发展、 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顺应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实现

   十堰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十堰位于秦巴山区腹地,国家主 体功能区规划初步将十堰五县一市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张湾 区、茅箭区划为省级重点开发区。主体功能区这一定位为我市经 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转型显得现实 又紧迫。顺应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能够 更加有效发挥十堰区位优势, 打破交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 颈制约。

  把十堰建设成为华中、华北进入西南、西北的主要交通控制 点,从而有效优化配置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市场、产业、资源等生 产要素,使区域潜在的、分散的优势转化为显性的经济优势;有 利于十堰特别是限制开发区域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 争取更多 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 保持生态环境良好, 促进公共服务完善,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有利于十堰逐步实行与主体功能区划分相一 致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引导政府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 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增创十堰经济 社会发展新的优势。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一大批 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移民安置、生态建设项目将落户十堰,水 库水域面积的扩大将直接为十堰增添秀水灵气, 十堰经济建设和 社会事业发展也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的实施而发生变 化。特别是水源区将十堰与北京、天津、河北等 6 省市、74 县 市联系在一起, 水源区将会因水与受水区实现人才、 技术、 信息、 市场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南北市场融合、信息融合、产业融合、

   经济融合逐步加快,把十堰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将会更加 有效地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把国家大局的需要与十堰现实发展 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十堰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促进十 堰发展转型升级。

  (三)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两圈 一带”战略,实现十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央和 省委、省政府相继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武汉城市圈、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 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十堰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也为十 堰的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这些战略政策的出台,必将从产业布 局、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极大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 的内在动力,对我市未来发展产生强劲推动和深远影响。建设区 域性中心城市是贯彻落实这些战略部署的有效举措。

  把十堰建设 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十堰带动、辐射、影响 能力,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十堰在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有所作 为,为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

  有利于十堰与河南、 重庆、 陕西等周边省市旅游资源的有效对接, 将西安、重庆、郑州、北京等大城市与三峡、神农架、武当山、 少林寺、秦始皇陵等著名景区相贯通,形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的多条对外辐射通道,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有利于十 堰更好地融入武汉城市圈、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十堰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可以说,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贯彻落实中

   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促进十堰跨越式 发展的有效载体。

  二、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否可行 (一)十堰在鄂豫陕渝省际区域区位优势突出。十堰市地处鄂 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结合部, 是全省唯一的与三个外省市接 壤的省际城市, 能够更多地接受省际区域其他中心城市辐射和带 动。十堰距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均为 500 公里左右,接近我 国地理经纬的中心点,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 用。目前,十堰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随着福银 高速、 襄渝铁路二线建设步伐的加快, 以及十宜铁路、 襄天高速、 郧房高速、武当山机场等一系列重点交通项目的启动,十堰地区 将构筑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组成的三纵四横公路骨架网,初步 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新格局,成为连接华中、华北、西北、 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控制点。

  (二)十堰在鄂豫陕渝省际区域资源禀赋良好。十堰地处秦巴 山区腹地,境内植被优良,森林覆盖率达 52.7%,高出全国森 林覆盖率 34 个百分点,与周边的秦巴地区构成中西部结合地区 的重要生态屏障,堪称“中华之肺” 十堰有亚州第一大人工淡水 ;

  湖丹江口水库,被誉为“华中水塔” 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 ;

  地武当山、 轰动世界的郧阳人头骨化石等一大批人文旅游资源和 山水自然风光;全市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达 500 万千瓦;

  生物资源丰富,仅武当山地区就有植物 758 种,中药材 1360 多

   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 50 多种,矿点 770 多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有武当文化、汉水文 化、房陵文化、民俗文化、远古文化、汽车文化等,有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 6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7 项。

  (三)十堰在鄂豫陕渝省际区域产业基础雄厚。

  十堰作为“东风 车”的诞生地,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 也是全球二大商用车基地 , 之一。十堰汽车、旅游、水电、医药、绿色资源产业的主导地位 已经确立, 产业优势十分突出。

  其中以汽车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 以武当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的辐射能力在省际区域同级城市中 乞列前茅。东风系列商用车、客车、微型面包车、各类专用车产 能规模可达 50 万辆以上。

  全市汽车总成及零部件企业 400 多家, 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汽车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集群优 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

  武当山 2008 年旅游人数突破百万大关, 武当山、 丹江水、 汽车城三大旅游资源通过有机整合, 实现了“名 山秀水汽车城”三大品牌的良性互动。

  (四)十堰在鄂豫陕渝省际区域城市功能相对完善。十堰城市 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城区道路改造 升级,文体、医疗、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走 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城市建设路子。

  十堰市先后获得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并连续 多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2007 年国家建设部对全国 79 。

  个国家园林城市排名,十堰城区绿化覆盖率排名第二,绿地率排

   名第三。特别是 2008 年通过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 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论坛 2006 年至 2008 年分别从城市生活质量、品牌价值和综合竞争力三个 方面对全国 28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评价, 十堰连续三年在前 80 名以内,而周边城市大多在 150 名左右甚至 200 名以外(见下 表)。

  (五)十堰在鄂豫陕渝省际区域社会服务功能相对较强。十堰 市作为现代化汽车城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在地, 不仅拥有世界 级的旅游品牌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具有坚实的基础条件,而且社 会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市有大学 5 所、中 等专业学校 30 所、中小学校 1045 所,在校学生 45.33 万名。

  全市每万人拥有科技人才 691 人,大大高于全国城市每万人 488 人的平均水平。十堰有各类卫生机构 2455 个,卫生技术人员 18000 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位 1 1532 张,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33 个。有三甲医 院 4 所,二甲综合医院 10 所。其中,太和医院 2008 年门诊量突 破百万人次,为全省市州医院之最,年住院量突破 6 万人次,仅 次于武汉市两家全国重点医院,名列全省第三,有三分之一的就 诊患者来自安康、白河、神衣架等十堰市以外地区。文化体育设 施完备,群众体育普及,群众文化丰富,社会保障有力。

  (六)十堰在鄂豫陕渝省际区域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市

   注重完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形 成了门类齐全、优势互补的市场体系,对市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明 显。2008 年我市三次产业比为 11.9:46.1:42.o,其中第三 产业实现增加值 204.92 亿元,与 2007 年比增速为 16.3%, 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3.9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6.8 个百 分点。票据市场异常活跃,2008 年末十堰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 票据余额为 71.16 亿元和 17.63 亿元,同比增长 12.95%和 84.75%。票据市场融资总量在湖北境内仅次于武汉市,在湖北、 湖南、 江西三大省城内列第三位。

  ·银行存款总量达 600 亿元以上, 充裕的资本市场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支持。2008 年十 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85. 亿元, 2007 年比增速为 30. 4 与 9%, 比全省平均增速高 3 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 5.4 个百分 点。特别是列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 目 890 个,拟投资总额 3600 多亿元,列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圈建设规划》项目 387 个,拟投资 1222 亿元,这两大规划的启 动实施,必然使二一一大批项目集中落户我市。东风重型商用车 扩能、东风渝安 20 万辆能力建设、三环专汽 3 万辆专用车项目、 东风双星 600 万套半钢子午胎和百万套全钢子午胎项目建设可 在两三年内形成,300 个亿以上的产销增量。

  三、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和思路 力争到 2020 年,把十堰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制造中心、国 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中

   心和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国家级现代制造中心。

  依托东风公司的国际合作和战略 重组,依托整车 50 万辆、零部件 60 万辆(套)、20 万产业工人、 1000 亿元存量资产的汽车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 业集群;以重型商用车、微型车、客车、特种专用车项目建设为 重点,培植整车巨人企业集群;以高科技、宽系列、多品种、广 覆盖为方向,大力发展关键总成和具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培植 自主品牌,延长产业链条,壮大零部件巨人企业集群,把十堰建 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有效保护生态资源,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营造生态文明。以创建国家 环保模范城市为抓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环境综合 冶理。整治重点污染区域和产业,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大力推进 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等重点生态工 程建设,构建良好的绿色生态体系。稳步推进生态家园、生态城 镇、生态社区、生态城市建设,大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发挥十堰大山、大水、大人文的 优势,以武当山为中心,整合山、水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 条,形成旅游景观集群,建设人文与生态一体,观光、休闲、养 生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争取成为鄂西生 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依托汽车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汽

   车及零部件交易市场,提升中国(十堰)汽配城品牌效应,形成辐 射全国的汽配集散中心,培育一批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形成联 结城乡、辐射周边的市场体系。加快物流枢纽建设步伐。大力发 展现代金融、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生保健、中介服务、社区 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城区现代商贸圈和特色街区,全力 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

  ——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坚持把强化枢纽地位放在优先位 置,以建设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和信息港综合交通枢纽为重 点,努力实现县县通铁路、县县通高速的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提 升十堰枢纽地位。

  争取郑渝铁路途经十堰、武汉至西安、重庆、成都专线客运 列车建设, 进一步缩小十堰与外界的距离;

  大力推进襄天、 郧房、 郧县至三门峡、十堰至巫溪等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十堰与周边三 省毗邻城市高速公路网络互通,打造 2 小时交通区域经济圈;建 成武当山机场,推动丹江口、郧县水运码头建设,构建全方位交 通体系。

  四、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 (一)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坚持规 划先行,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发挥规划 的龙头作用, 科学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 工作。开辟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在坚持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 统筹城乡,推进市县一体,形成发展互动、市县双赢的新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功能由为 本身服务为主转向为整个省际区域服务,重点提升文化、教育卫 生和体育事业的服务功能和水平,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绿化、供 水、公交、排水、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游园、雕 塑、广场等公益文化设施。三是深入开展“三城联创” 切实加强 , 城市管理。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等十个专项整治,落实四级管理体 制和门前三包责任制,深入推进路长制,标本兼冶“脏乱差” 四 。

  是围绕中心城区增长极,合理布局城镇空间。按照十堰的地理环 境、产业传统、资源条件和现实基础,十堰城镇布局将形成“一 极一带三区” 即:中心城区增长极,沿 209 国道和老白公路百公 , 里城镇集聚带,东部以丹江口市城区为核心的城镇集中发展区, 北部以郧县县城为核心的城镇集中发展区, 南部以房县县城为核 心的城镇集中发展区。以新区开发带旧区改造,完善城市功能。

  在老白公路和 209 国道沿线,建设东起丹江口市土关垭镇、西至 城区黄龙镇、 北至郧县杨溪镇的百公里城镇集聚带。

  力争到 2020 年十堰城区人口达到百万人口以上, 建成区面积达到一百平方公 里以上。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一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科技 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的 新型工业。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建设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为 目标,优先保障信息和通讯设施的用地和空间。二是坚持以汽车

   工业为龙头,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全力服务东风公司,全力 支持东风公司整车扩能工程建设。坚持以东风公司为龙头,实施 品牌战略,大力发展重型车、轻型(微型)车、客车、改装车 4 大 系列整车产品, 以关键零部件为重点, 全力支持发动机、 变速箱、 车身、车架、车桥 5 大总成的规模化,强化车城品牌。大力实施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双亿工程。深入挖掘汽车文化内涵,培植壮 大汽车文化产业。定期组织大规模的汽车展销会,打造全国一流 的汽车国际会展中心。三是继续抓好汉江堵河流域水能开发。坚 持电源工程建设与电网建设两手抓,突出抓好汉江、堵河流域水 电开发,稳步推进潘口电站建设。四是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 设步伐。整合城市东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做好万亩山地整 理项目的区域功能划分和产业布局规划,全力推动“四通”(即通 路、通水、通电、通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吸纳项目入驻。

  (三)突破性发展旅游业,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一是高起点、 高标准抓好丹江口库区生态水体旅游规划和武当山新区发展规 划的编制、完善和论证工作,加快建立由市到县(市、区)重点景 点景区的总规、控规、详规及项目设计的多层次旅游发展规划体 系。二是加快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公路、铁 路、航空港、码头和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生态建 设和环境保护。遵循生态第一、旅游第二,保护第一、 开发第二, 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 发的关系,实现永续发展。四是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引进战略投

   资者,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港澳台资金开发旅游 资源、兴办旅行社和旅游企业。五是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 和包装力度。启动文化“六个一工程” 开发具有十堰文化特色的 。

  旅游商品,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六是开辟多条休 闲养生黄金旅游线路,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接西安、郑 州、重庆旅游市场。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提高武当山的美誉度。

  力争通过 5 年努力, 十堰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 18∞万人次以上, 旅游总收入 80 亿元以上。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区域经济聚散能力。坚持政 府引导、政策支持、统筹规划,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第 三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就业、提高经济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 作用,增强区域经济聚散能力。一是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争取 金融机构在十堰建设省际区域服务中心。加快信贷担保体系建 设,全面疏通间接融资渠道。巩固票据市场,创新金融工具,激 活民间资本,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二是重点培育现代物流体系。

  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企业系统内物流向社 会化物流转变,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发挥 交通枢纽的优势,培育仓储、加工、运输、配送、包装、信息服 务相融合的现代物流体系。结合武当山机场建设,构建航空物流 中心;结合铁路编组站的改造,构建大宗货物交易中心;结合高 速公路出口建设,构建钢铁、建材、服装商品物琉中心。加大商 贸流通企业和经营网点建设,以城区骨干企业为龙头,构建市、

   县、乡、村四级连锁的商品流通网络。三是以中国(十堰)汽配城 为龙头,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销售、维修等汽车服务业,把十 堰建成汽车服务业中心。四是积极引导和规范中介服务,大力发 展社区服务、职业技术教育、房地产、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新 兴服务业。

  (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夯实区域经济基础。

  以区域为平台, 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以富民为目的, 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 进城乡一体化。一是围绕“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 村” 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 , 。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旅游农业和生物质能源产业。着力做大 做强茶叶、柑桔、蔬菜、魔芋、畜禽、食用菌、中药材、烟叶等 八大特色产业。加快培植生物质能源产业。三是不断提升农业产 业化水平。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实现产业与市场 对接、工业与农业对接、农户与基地对接、科技与项目对接。进 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惠农政策落实两大重点, 着力减轻农民 负担,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四是坚持开发 式、参与式、瞄准式扶贫方针,把增强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增加 低收入群体收入、改善贫困乡村环境作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六)精心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十堰地 区历史文化悠久,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武当文化、汉水文化、移 民文化、远古文化、民俗文化、汽车文化等,都展现出鄂西北文

   化的深厚底蕴。在武当文化挖掘方面,启动“六个一工程” 即拍 , 一部电影、拍一部电视剧、出版一套武当文化丛书、制作一部动 漫、建一座武术文化城。加快推进景点包装,在太极湖建设“太 极天堂”旅游集散地。加快武当武术学院、武当书院、武当文化 研究院、武当养生院、道教医院、道教学院“六院”建设,挖掘和 弘扬武当文化。在汽车文化方面,以民族汽车产业发展为背景, 创作一部电视剧。在文化整合方面,以武当山、汽车城、丹江水、 郧阳人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为基本内容,参照《云南印象》做法, 创作一台地域风情歌舞剧。注重整体包装伍家沟故事村、吕家河 民歌村、习家店戏剧村。

  (七)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实现区域发展共赢。一是建立区域 资源整合机制。鄂豫陕渝省际区域内资源的同质化较为突出,很 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为确保区域合作取得实效,必须削减行政壁 垒引发的要素自由流动阻力,扩大省际区域的相互开放,建立统 一的产业政策,实现市场要素的优化配置,共同打造区域名牌。

  建设省际区域生态保护区,共同构建生态屏障,保护丹江口水库 水质水量。建立省际区域卫生资源共享区,实现省际区域优质卫 生资源共享。二是建立区域产业联动机制。针对目前区域内产业 同构化现象,选择旅游产业、汽车产业,矿产业、生态产业、特 色农业、服务业等作为区域合作重点,提高区域产业效益。加快 建设丹江库区库周亲水型观光旅游区,共同开发水体旅游。在城 市新区规划鄂豫陕渝民俗风情街区,集中展示楚文化、秦文化、

   中原文化、巴文化,打造省际区域文化融合新景观。三是建立区 域沟通协调机制。构建省际区域合作规划和协调平台,组织省际 区域峰会等,共同向上争取国家政策,协调区域合作事宜和重大 建设项目,实现区域发展共赢。

  2009-5-23 来源:十堰周刊

  

篇二:十堰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建设

  商品房预售方案

  示范文本

  企业名称

  企业编码

  项目名称

  申报日期

  年

  月日

  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制

  一、项目基本情况

  开发企业名称

  办公地址

  营业执照号码 法定代表人 代理人 开发资质等级 项目核准名称 项目坐落 开发企业销售负责人 规划批准总建筑面积 项目批准时间 土地使用证号 土地使用年限 建设用地总面积 房屋总幢数 施工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资质证书编号

  项目推广名称

  售楼处地址

  联系电话

  平方米,其中 地上

  平方米,地下

  批准容积率

  平方米

  年 月 日至

  年月日

  平方米 土地证载用途

  其中住宅总幢数

   开工时间 商品房销售情况 销售公司名称 销售公司负责人

  拟竣工时间

  □自销 □代销 代理销售项目备案号

  联系电话

  备注:项目自行持有情况:根据土地出让合同及规划要求,项目需自持

  房屋,房屋用途为(□住宅 □商业□办公 □酒店),位于项目

  幢

  平方米 层内。

  二、项目分期开发建设情况

  该项目拟分 期开发建设,具体情况如下:

  建筑面 拟开工 期内投资

  期数 幢数 幢号 积(㎡) 时间 (万元) 1

  拟上市销 拟竣工交付

  售时间

  时间

  三、配建物业管理用房、机动车(库)位、人防情况

  1、物业管理用房相关情况

  该项目的前期物业服务企业采用( □招投标 □协议 )方式选聘,并向

  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 进行备案,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于

  年 月日

  签订,前期的物业服务企业名称

  ,其资质

  证号

  ,资质等级为

  。

  该项目根据《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应配建物业管理用房

  平方米,

  规划核定的物业管理用房

  平方米,位于

  幢

  室(建筑面积

  平方米)、 幢 室(建筑面积

  平方米)、 幢

  室(建筑

  面积 平方米)、

  幢

  室(建筑面积 平方米)。

  2、机动车库、车位相关情况

  该项目按规划应配建机动车停车库(位) 个。其中室内机动车停车库

  (位)

  个,单层机动车停车库(位)

  个;机械立体式机动车停车位

   个。

  为该项目配建的地面机动车库及地下人防范围外的自走式机动车停车库

  (位),我司将采取向小区业主(□出售 □出租 □附赠)的方式处置;机械

  立体式机动车停车位采取向小区业主( □出租 □附赠)的方式处置;地下人

  防范围内的机动车停车位,提供给小区业主( □有偿 □无偿)使用。

  规划核定的地面露天机动车停车位属于小区全体业主共有。

  该项目机动车位相关信息我司在销售现场进行公示,具体处置方式在《商

  品房买卖合同》中进行约定.

  3、人防工程范围

  根据合肥市人防办核定,该项目应建人防工程面积为

  平方米,

  并在 幢

  层内划定.

  经规划批准,本项目人防工程平时作( □机动车库 □储藏室 □ )

  使用,规划机动停车位

  个。

  四、本次申请预售项目基本情况

  本次申报预售的商品房为第

  期中的

  幢,预售建筑面

  积约

  平方米,合计 幢,用途分别为

  、

  、

  ,

  共

  套(间),其中住宅

  套,面积

  平方米。(详见下表)

  上述房屋中

  幢

  套交付标准为毛坯,竣工交付日期

  为 年 月 日;

  幢

  套交付标准为精装修,装修单价

  约为每平方米

  元,装修完毕交付日期为 年 月 日.

  开盘日期为领取预售许可证后第 日(小于 10 日内).

  本次预售房屋一览表:

  序 幢 建筑面 住宅面 住宅套 其他面 规划许可证

  号 号 积(㎡) 积(㎡) 数(套) 积(㎡)

  号

  施工许可 证号

   6

  五、预售资金监管情况

  本次申报商品房预售许可的房屋重点资金监管银行分别是:

  幢

  (楼)为

  银行(监管账号为

  ),

  核定重点监管资金总额为

  万元;

  幢(楼)为

  银行(监管帐号为

  ), 核 定 重 点 监 管 资 金 总 额 为

  万元.

  六、本期拟销售商品房备案价格(□毛坯价格 □精装修价格)

  类别

  住宅

  商业

  办公

  车位

  价格

  (元/ ㎡)

  (元/ ㎡)

  (元/ ㎡)

  (万元/个)

  其它

  最高价

  最低价

  均价

  其中住宅销售价格,已由市物价局审核批准备案,并在合肥市物价局网站 上公示。本公司承诺,严格按照备案价格对外销售房屋,不擅自调整销售价格, 如遇市场变化确需调整销售价格的,严格按照程序报物价部门重新备案.

  七、土地、在建工程抵押情况

  本次申报预售的项目中,

  幢的土地使用权已办理土地抵押,抵押权

  人为

  ,抵押金额为

  万元,抵押期限至

  年月

  日。该抵押权人已于

  年 月 日书面同意我司申办

  幢预售许可证并上市销售. 本次申报预售的项目中,

  幢的土地使用权已办理在建工程抵押,抵

  押权人为

  年

  月

  ,抵押金额为

  万元,抵押期限至

  日。该抵押权人已于 年 月 日书面同意我司申

  办

  幢预售许可证并上市销售.

  八、相关承诺

  1、本次申报预售的项目,计

  套商品房,在领取预售许可证后按

   上述约定日期一次性公开对外销售,由

  商品房销售人员相关信息

  姓名

  岗位证号

  公司(□自销□代销)。

  备注

  商品房销售人员信息应 在商品房销售现场予以 公示;商品房销售人员应 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持 证上岗.

  2、本次申报预售的项目,将在销售现场按规定公示相关房屋信息,我司

  将采取( □电脑摇号 □现场排号 □先到先选)方式进行公开销售.

  3、房屋预售面积由

  公司测算,并办理了测绘成

  果备案,具体分摊情况和公共部位详见测绘报告。

  4、本项目拆迁安置情况,本项目内(□有 □无)拆迁安置房,拆迁安置

  房位于

  幢内,共

  户,建筑面积

  平方米。

  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如电梯品牌、学区、限售等)

  ①本次预售房屋( □配备 □未配备)电梯,电梯品牌为

  、生

  产厂家为

  [属(□中外合资 □国外独资 □国产)品牌]、产

  地

  、型号

  ;技术规格:额定载重量

  kg,

  额定速度 m/s,控制方式(□并联 □单控).

  ②根据教育部门学区划分,本次预售房屋学区为:幼儿

  园

  ;小学为

  学校;初中为

  学

  校(附教育部门批文).

  ③不利因素说明:项目上空及周边(□有 □无)(□航线 □铁路线 □高速

  公路 □高压线 □ )等影响.

  九、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和承担方式

  我司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全面负责,在法定的保

  修期内,承担该项目的工程质量保修责任,具体期限和范围见《住宅质量保证

  书》.因我司开发资质为暂定资质,若出现歇业等清算情况,本项目的质量责任

  承担主体则变更为

  公司(附担保函),该公司具备独立

   的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赔偿能力(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十、住房能源消耗指标和节能措施

  项目名称

  幢号

  住房能源消耗指标

  屋面保温

  保温材料种类 保温层厚度(mm)

  墙体材料

  外墙保温

  保温型式 保温材料种类

  外门窗

  保温层厚度(mm) 窗框型材

  窗玻璃材料

  遮阳措施 其他节能措施

  北向 南向 东向 西向

  我公司对本预售方案的真实性作出郑重承诺,并将切实履行.

  开发企业名称:(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年 月日

  

篇三:十堰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建设

  MZ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民 政 行 业 标 准

  MZ/T 058—2014

  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Service guideline of social work with children

  2014-12-24 发布

  2014-12-24 实施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目

  前 1 2 3

  次

  7 8 9 10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言....................................................................................................................................................................... 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3.1 儿童需要............................................................................................................................................... 1 3.2 儿童社会工作....................................................................................................................................... 1 3.3 儿童服务机构....................................................................................................................................... 1 服务原则........................................................................................................................................................... 1 4.1 优先原则............................................................................................................................................... 1 4.2 利益最大原则....................................................................................................................................... 1 4.3 伤害最小原则....................................................................................................................................... 2 4.4 平等参与原则....................................................................................................................................... 2 4.5 生态系统原则....................................................................................................................................... 2 服务的主要类型............................................................................................................................................... 2 5.1 支持性服务........................................................................................................................................... 2 5.2 保护性服务........................................................................................................................................... 2 5.3 补充性服务........................................................................................................................................... 2 5.4 替代性服务........................................................................................................................................... 2 服务流程........................................................................................................................................................... 2 6.1 接案....................................................................................................................................................... 3 6.2 预估....................................................................................................................................................... 3 6.3 计划....................................................................................................................................................... 3 6.4 介入....................................................................................................................................................... 3 6.5 评估....................................................................................................................................................... 4 6.6 结案....................................................................................................................................................... 4 服务方法........................................................................................................................................................... 4 7.1 直接服务方法....................................................................................................................................... 4 7.2 间接服务方法....................................................................................................................................... 5 督导................................................................................................................................................................... 5 8.1 督导对象............................................................................................................................................... 5 8.2 督导内容............................................................................................................................................... 5 服务管理........................................................................................................................................................... 5 9.1 服务质量管理....................................................................................................................................... 5 9.2 社会工作行政....................................................................................................................................... 6 人员要求........................................................................................................................................................... 6 10.1 资格要求............................................................................................................................................. 6 10.2 伦理要求............................................................................................................................................. 6 10.3 继续教育要求..................................................................................................................................... 7 录 A 接案登记表............................................................................................................................................. 8 录 B 儿童预估表............................................................................................................................................. 9 录 C 高风险家庭评估表............................................................................................................................... 11 录 D 儿童服务计划表................................................................................................................................... 13 录 E 儿童服务面谈记录表........................................................................................................................... 14 录 F 儿童社会工作者可利用的资源列表...................................................................................................15 录 G 儿童服务评估表................................................................................................................................... 17 录 H 儿童服务结案表................................................................................................................................... 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民政部社会工作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4)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开大学、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 保护中心、重庆市民政局、广东省民政厅、浙江省民政厅。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晓燕、王婴、邹学银、邓明国、鄢勇兵、周琼、袁慧敏、张剑、李进民。

  I

   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原则、服务的范围和类别、服务流程、服务技巧、督导、服务管理 和人员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24-2011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 MZ 010-2013 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 3 3.1 儿童需要 children’s needs 术语和定义

  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所需的条件、机会和资源的总和。

  3.2 儿童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with children

  社会工作者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专业的价值观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 为基础,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服务。

  3.3 儿童服务机构 children’s service agency

  从事儿童照顾、保护、发展(主要指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等服务的组织。

  4 4.1 服务原则 优先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政策规划、服务计划制定、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等方面,应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 要。

  4.2 利益最大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以儿童为中心, 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提供专业服务, 最大限度保障儿童权 益。

  4.3 伤害最小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如果无法避免造成伤害, 尽量选择对儿童造成最小伤害的方案, 或者是最容易 从伤害恢复的方案。

  4.4 平等参与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创造公平的环境,确保儿童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 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受到任何歧视,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

  社会工作者应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同自身利益相关的服务活动, 尊重其在权利和能力范围之内的自 我决定和行动。

  4.5 生态系统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重视家庭的作用,运用生态系统的观点,从儿童自身及其与家庭、朋辈群体、社区、 学校、服务机构等的互动关系中分析儿童问题,识别所需资源,提供专业服务,促进儿童发展。

  5 5.1 服务的主要类型 支持性服务

  重视环境自身的力量,通过环境培育的方法,提高儿童所处环境的功能,强化照料者的能力,促进 儿童健康成长。例如为家庭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抚育帮助,增进父母的亲职功能服务。

  5.2 保护性服务

  通过外部监督、干预性服务等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和剥削。如儿童保护热线、儿童防性侵 服务,为受伤害的儿童提供的庇护和心理干预,为离婚家庭儿童提供心理疏导等。

  5.3 补充性服务

  通过专业介入, 适当增强儿童所处环境中的某些薄弱或缺失环节, 弥补家庭对儿童照顾功能的不足。

  例如帮助儿童家庭申请相关的社会救助,包括现金救助、日用品的补助和托育服务等。

  5.4 替代性服务

  当家庭照顾功能缺失时,针对儿童的实际需要,将儿童安排到适当的居住场所,提供一部分或全部 替代家庭照顾功能的服务。例如家庭寄养、收养、儿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对儿童的安置服 务等。

  6 6.1 服务流程 接案

  6.1.1 社会工作者在接案过程中应完成下列主要工作:

  ——介绍服务宗旨、服务政策、服务项目等;

   ——初步收集与儿童有关的信息;

  ——初步探索儿童的问题和需要;

  ——与儿童、儿童监护人或主要照料人建立专业关系;

  ——填写《接案登记表》 (参见附录 A) 。

  6.1.2 社会工作者在接案过程中应注意:

  ——与儿童沟通时应注重以儿童的视角看问题;

  ——与儿童监护人或主要照料人进行沟通,协同解决儿童的问题;

  ——从家庭、学校、朋辈群体和社区等多方面入手收集资料。

  6.2 预估

  6.2.1 社会工作者在预估过程中应完成下列工作:

  ——发现和识别儿童问题的成因;

  ——识别儿童及其所处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决定为儿童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填写《儿童预估表》 (参见附录 B) ;

  ——存在家庭高风险因素的应填写《高风险家庭评估表》 (参见附录 C) 。

  6.2.2 社会工作者在预估过程中应注意:

  ——坚持动态和持续性的原则,对儿童的问题逐渐深入认识;

  ——对儿童面临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排序,找出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注儿童、家长及其它相关人员的参与,为他们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 态度。

  6.3 计划

  6.3.1 儿童服务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儿童的问题与需要,儿童及其所处环境的资源、优势;

  ——服务计划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介入措施、行动步骤及进度安排;

  ——社会工作者、儿童和家庭或其它照顾者各自的任务;

  ——评估参与者和评估方式方法;

  ——填写《儿童服务计划表》 (参见附录 D) 。

  6.3.2 社会工作者在制定服务计划时应注意:

  ——在制定服务计划时应有儿童的参与,尊重儿童的意愿;

  ——服务计划应尽量详细和具体;

  ——服务计划应与儿童服务的宗旨、目标相符合;

  ——服务计划应易于总结和评估。

  6.4 6.4.1 介入 介入任务

  6.4.1.1 直接介入的主要任务有:

  ——促使儿童、家长及相关人员学会运用现有的资源;

  ——对儿童与环境产生的冲突进行调解;

  ——运用各种能够影响儿童改变的力量帮助儿童实现积极的改变;

   ——填写《儿童服务面谈记录表》 (参见附录 E) 。

  6.4.1.2 间接介入的主要任务有:

  ——注意发掘和运用儿童所在社区的资源;

  ——协调和链接各种儿童服务的资源与系统;

  ——改变儿童所处的环境;

  ——促进儿童政策的改变;

  ——填写《儿童社会工作者可利用的资源列表》 (参见附录 F) 。

  6.4.2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应注意:

  ——坚持以儿童为本的原则;

  ——考虑儿童的发展阶段和年龄特征;

  ——与儿童共同参与介入行动;

  ——介入行动与服务目标一致。

  6.5 评估

  6.5.1 社会工作者在评估过程中应完成下列主要工作:

  ——根据服务内容选择适宜的评估方法(常用评估方法包括:基线测量法、任务完成情况测量法、 目标实现程度测量法和介入影响测量法) ;

  ——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

  ——撰写评估结果;

  ——填写《儿童服务评估表》 (参见附录 G) 。

  6.5.2 社会工作者进行评估时应注意:

  ——儿童有哪些变化;

  ——服务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与技巧是否恰当和有效;

  ——明确要做哪些跟进工作。

  6.6 结案

  6.6.1 社会工作者在结案阶段应完成下列主要工作:

  ——巩固儿童及其所处环境已有的改变;

  ——增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解除工作关系,妥善处理分离情绪;

  ——填写《儿童服务结案表》 (参见附录 H) 。

  6.6.2 社会工作者在结案时应注意:

  ——与儿童回顾服务的过程,以确定结案时机是否成熟;

  ——提前告知儿童结案的时间,让儿童有心理准备,帮助儿童处理好离别情绪;

  ——提醒儿童学会自立,告诉儿童在需要时将继续提供帮助;

  ——让儿童理解自己的收获,正向表达感受。

  7 7.1 服务方法 直接服务方法

  7.1.1 社会工作者以面对面的方式给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个案服务和咨询。

  7.1.2 社会工作者以小组工作的方式给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包括支持性小组、治疗性小组、自助 小组和任务小组等。

   7.1.3 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评估儿童的需求、关注儿童与环境间的互动、安排协调儿童所需要的资源 和服务。

  7.2 间接服务方法

  7.2.1 社会工作者通过整合现有的家庭、社区、学校和其它部门的资源,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7.2.2 社会工作者通过动员、拓展的方式,为儿童争取新的正式及非正式资源。

  7.2.3 社会工作者收集和系统分析与儿童和其环境相关的信息,了解立法和制度的决策过程,反映儿 童的诉求,进行政策倡导。

  8 8.1 督导 督导对象 督导对象包括:

  ——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儿童社会工作者;

  ——服务年限较短、经验不足的儿童社会工作者;

  ——在儿童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学生;

  ——儿童社会服务机构的志愿者。

  8.2 督导内容 社会工作督导包括为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行政、教育和支持性督导,应开展下列主要工作:

  ——参与服务质量评估,对有关项目进行审核,调整服务方案,优化服务结构,增强服务效果;

  ——协调社会工作者与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及时对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机构专业服务决策与经验推广提出建议;

  ——协助机构设计、规划、监督所负责服务领域的工作程序,根据实际需要与合作机构和相关部门 进行沟通协调,调整服务方案,优化服务结构;

  ——对工作程序、服务质量以及职业操守进行监督、总结,提出建议并及时反馈;

  ——监督服务提供者的工作表现及服务效率,提供业务指导;

  ——监督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给予情绪支持;

  ——评价专业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9 9.1 服务管理 服务质量管理

  9.1.1 社会工作者应以儿童为中心,与儿童及其监护人或主要照料人共同制定服务目标与计划

  ——应了解儿童及其监护人或主要照料人的需要,并向服务对象进行工作说明;

  ——应与儿童及其监护人或主要照料人统一服务期望,共同制定服务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

  ——应建立符合目标实现要求的服务过程记录;

  ——应根据阶段性评估结果和儿童及其监护人或主要照料人的需要,及时进行服务计划调整。

  9.1.2 应制定由社会工作者参与的服务质量规范,并确保其公开透明、具体可行:

  ——应确定服务质量目标。在服务场所、服务设施、服务用品、服务人员、服务等级、服务内容、 服务程序和服务方法等方面制定具体质量目标;

  ——应将标准化服务质量控制与个性化服务质量目标相结合, 对有特定要求的儿童及其监护人或主 要照料人、服务项目或过程,需编制特定服务质量计划或特定管理程序。

   9.1.3 应建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服务数量、服务成效进行评估:

  ——儿童及其监护人或主要照料人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对工作记录情况予以考核;

  ——主管部门或第三方开展定性或定量评估(包括数据对比、资料归纳、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 ;

  ——对工作成效进行定期自评与阶段性考核;

  ——定期进行专业督导。

  9.1.4 应对服务质量评估信息进行反馈,以持续改进儿童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应提出保持并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建议;

  ——应对收到的反馈予以回应;

  ——应根据服务质量评估信息修正工作措施,完善服务制度,改进服务质量。

  9.2 9.2.1 9.2.1.1 9.2.1.2 9.2.2 社会工作行政 制度建设 儿童服务机构应制定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规章制度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

  儿童服务机构研究与制定儿童服务规划、计划和方案时应有社会工作者参加。

  岗位设置

  儿童服务机构应设置儿童社会工作专职或兼职岗位,岗位设置应符合 GB/T 28224-2011 和 MZ 010-2013 的具体规定。

  9.2.3 档案管理

  应加强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档案的管理,主要工作包括:

  ——建立基本服务档案,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服务提供者、服务场所、服务过程的记录及服务成 效等;

  ——建立服务质量监控记录档案,包括考核情况、服务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服务计划调整情况等;

  ——根据儿童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档案,做好儿童信息的保密工作。

  10 人员要求 资格要求 儿童社会工作者

  10.1 10.1.1

  儿童社会工作者应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并按照 《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 登记或具备社 会工作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

  10.1.2 儿童社会工作督导者

  儿童社会工作督导者应是在儿童服务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满五年以上 (含五年) 并取得社会工作 师资格、对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有认同度、拥有良好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儿童工作实务经验 和督导技巧的社会工作者。

  10.2 伦理要求

   10.2.1 10.2.2 10.2.3 10.3

  应自觉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应明确社会工作服务意识,遵守《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 ,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应尊重儿童,保护儿童隐私。

  继续教育要求

  应按照《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 ,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接案登记表 表A.1 给出了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接案登记表的样式。

  表 A.1 接案登记表 编号:

  姓 名 性 别 日期: 年 龄 年 月 日

  1.个案来源 ☐服务对象主动求助 ☐社工发现服务对象 ☐转介 转介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庭成员 姓 名 关 系 年 龄 职 业 是否同住 联系方式

  3.儿童面临的问题和需要

  (1) (2) (3)

  社会工作者(签字):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儿童预估表 表B.1 给出了社会工作服务儿童预估表的样式。

  表 B.1 儿童预估表 编号:

  姓 名 性 别 日期: 年 龄 年 月 日

  1.背景资料 (1) 接案原因及当 (2) 时出现的问题 (3) □一般家庭 家庭背景 具体说明:

  □高风险家庭

  学业表现:□好 □一般 □差 学校表现(包括 学前机构) 师生关系:□好 □一般 □差 具体说明:

  同学关系:□好 □一般 □差 适应能力:□好 □一般 □差

  关系好坏:□好 □一般 □差 朋辈交往时间:

  朋辈关系 具体说明:

  朋辈交往范围:

  重要成长经历

  其

  他

   2.接案评估过程 行为观察与面谈:

  初步评估:

  问题诊断/介入焦点:

  □属服务范围,开启个案:

  确定服务方式:

  □个别访谈 □儿童游戏治疗 □家庭/婚姻治疗 □亲职教育/咨询 评估结果及 □团体治疗 □其它介入模式:

  服务方式 备注说明:

  □非服务范围,建议转介:

  建议转介资源:□其它专业机构资源 □学校资源 □社区资源 □其它:

  原因说明与建议:

  社会工作者(签字):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高风险家庭评估表 表C.1 给出了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高风险家庭评估表的样式。

  表 C.1 高风险家庭评估表 编号:

  监护人或主要照顾者姓名:

  日期: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一、被评估 者的基本 资料

  家庭住址:

  儿童姓名 年龄 就读幼儿园/学校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二、家庭评 □无 估内容 □有 □无 □有

  1.家庭成员关系不好或家庭冲突:如父母时常剧烈争吵、家庭成员 中有酗酒、吸毒、精神疾病、犯罪前科等。

  2.因贫困、单亲(父母离异、丧亲)、隔代教养、父母未婚或未成 年生子等其它不利因素,使孩子得不到适当照顾。

  3.失业者:家庭主要收入者失业、退休、破产、负债等,使儿童未 获适当照顾。

  4.父母双方或一方死亡、出走、重病、入狱服刑等,使儿童未得到 适当照顾。

  5.家庭中父母因工作过于忙碌,孩子经常被疏于照顾(如经常不吃 早点上学、着装不整、生病不及时去医院等)。

  6.家中成员曾有自杀倾向或自杀者,使儿童未获适当照顾。

  □无 7. 其它,说明:

  □有 □无

  11

   □有 □无

  1.相关部门或单位已提供服务情况(如学校、公安部门等) 说明:

  2.已接受政府政策资源或服务情况(如低保、临时救助、大病救助、 □有 孤儿救助、日间照料、家庭寄养等) □无 三、已获得 的救助资 源 □有 顾机构、志愿服务等) □无 说明:

  □有 4.有亲属朋友支持,并获得协助,说明:

  □无 □有 5.其它,说明:

  □无 说明:

  3.已接受民间社会福利资源或服务情况(如当地社区附近的儿童照

  四、个案情 况简述

  1.本表由社会工作者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填写,根据本表评估内容,发现其中 五、说明 一项,社会工作者应加以关注并提供服务,防止儿童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

  2.其它部门接受转介时,应注意资料保密。

  评估人:

  联系电话:

  □是 □否

  是否需要跟进服务:

  社会工作者(签字):

  12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儿童服务计划表 表D.1 给出了儿童服务计划表的样式与内容。

  表 D.1 儿童服务计划表 编号:

  儿童姓名:

  具体策略和 问题描述 预期目标 方法 执行者 行时间 预计执 执行状况 备注 日期: 年 月 日

  社会工作者(签字):

  13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儿童服务面谈记录表 表E.1 给出了儿童服务面谈记录表的样式。

  表 E.1 儿童服务面谈记录表 编号:

  日期/时间 地 点 儿童姓名:

  日期:

  年 月 日

  目

  标

  主要内容

  评估及反思

  (需说明本次面谈需跟进的事项及下次面谈时间、议题)

  跟进计划/ 下次面谈安排

  督导者意见

  社会工作者(签字):

  14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儿童社会工作者可利用的资源列表

  表F.1给出了儿童社会工作者可利用的资源列表的样式。

  表 F.1 儿童社会工作者可利用的资源列表 编号:

  资 源 类 型 具 体 人 员 儿童姓名:

  联 系 方 式 日期:

  年 月 日

  地 址

  可以提供 的帮助

  儿童服务机构 (儿童 福利院、 婚姻收养登 记处、儿童 收养中 心、 儿童收养评估机 构、 未成年人救助保 护中心、 残疾儿童康 复中心等) 机构资源 儿童医院、 妇幼保健 院 民办服务机构 (自闭 症儿童康复机构、 日 间照料机构等)

  各类基金会 社区居委会 社区资源 社区医院 社区志愿者

  15

   社区组织 社区单位 附近的派出所、 民警 学校校长 学校辅导员 学校资源 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老师 各类相关政策 (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 临时 救助制度、 教育救助 政策、儿童 福利政 策、 儿童权益保护政 策等) 政策资与 行政资源 关心下一代 工作委 员会 当地民政部门 当地妇联组织 当地教育专家 当地儿童养育专家 其它 社会工作者(签字):

  16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儿童服务评估表 表G.1给出了儿童服务评估表的样式。

  表 G.1 儿童服务评估表 编号:

  姓 名 性 别 日 期:

  年 年 龄 月 日

  个案描述 服务目标 提供的服务及 进展情况 儿童现状 结案情况 介入工作反思 跟踪服务计划 获得的帮助:

  □没有提供帮助 □行为矫正 □家庭关系调适 服务对象意见 □情绪辅导 □其它(请注明) 是否达到预期:

  □比预期好得多 □比预期差 □比预期好 □比预期差得多 □和预期一样 □提供有用资料 □学习辅导 □健康服务 □就业辅导 □生活适应 □人际关系支持 □经济援助 □转介服务 顺利结案  转介 其它(请注明) 服务起止日期

  督导意见

  社会工作者(签字):

  17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儿童服务结案表 表H.1给出了儿童服务结案表的样式。

  表 H.1 儿童服务结案表 编号:

  个案姓名 年 龄 性 日期:

  别 年 月 日

  转介者/转介(申请)日期 结束个案日期

  立案/重开个案日期 个案性质及简单描述:

  辅导目标:

  提供的服务及个案进展:

  服务对象现状:

  18

   结案原因:

  目标达到 社工认为不适宜继续提供服务 (请注明) 不能提供所需服务

  服务对象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 (请注明)

  情况有变化 (如服务对象转学、迁居等) (请注明)

  其它 (请注明)

  服务对象知道个案已结束并知道在有需要时如何得到服务。□是

  □否

  社会工作者(签字):

  19

  

篇四:十堰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建设

  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和本企业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在厂长和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 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 组织新进厂的员工“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制定安 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 组织编制、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 作规程。

  4. 编制劳动保护专项措施计划,提出劳动保护专项措施方案,并检 查执行情况。

  5. 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及大修项目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试车 投产等工作使其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6. 监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检察监督有关部门搞好安全装置维护 保养和管理工作。

  7. 组织工厂有关部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下达隐 患整改通知。协助和督促按时完成整改计划。

  8. 监督检查安全防火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9. 负责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上报工作,并建立健全事故档案,按 规定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10. 负责本厂各部门的安全考评工作,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

  动,总结安全生产先进经验,积极推广安全生产科研成果、先进 技术及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1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指导基层安全生产工作。

  

篇五:十堰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建设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田慧芳 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 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 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 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 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 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 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 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 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1、画出课文中的生 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 前解决。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课 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 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 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 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 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 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 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 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 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 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 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 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 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对于我们有 59 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 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 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 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 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 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 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 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 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 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 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 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 30 张就 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 40 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 小院士,积累到 50 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 70 张 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 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 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 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 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 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 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 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 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 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 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 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 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 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 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 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 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 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 阅有关节日的资料;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 记;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4、 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 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 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 结。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

  

篇六:十堰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建设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和 2018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宣讲人:×××

   2018 年,正值改革开放 40 年。

  改革开放以来第 20 个、新世纪以来第 15 个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

  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1 三农政策沿革

  2 2018 年乡村振兴总体认识

  乡村振兴 大有可为

  3 2018 年乡村振兴具体措施

   1 三农政策沿革

  乡村振兴 大有可为

   — 乡村振兴是农村发展目标的全面升级 —

  自

  2004 年

  生活宽裕 到 生活富裕 管理民主 到 治理有效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二年锁定“三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 到 美丽农村 升产发展 到 产业兴旺 村容整洁 到 生态宜居

   — 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发展工作

  第十六届五中全会 提出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十七大 提出要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

  十八大 明确提出 “美丽中国” 概念;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 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十九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

   — 中央一号文件高度关注乡村发展工作 —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 若干意见》,聚焦 “农业科技创新” 。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 见》,聚焦 “现代农业”,核心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首次提 出发展家庭农场。

  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聚焦“农村改革”,提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要求,开展村庄 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聚焦 “农业现代化”,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 确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 中央一号文件高度关注乡村发展工作 —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 干意见》,聚焦“农业现代化”,提出推进“互联网+”现代 农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培育壮大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 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培 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做出了全面布局,田园综合体等成为引 领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回顾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 >

   —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摘要 —

  聚焦农业共济测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提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 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 度等,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出建设三区三园一体,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盘活利用闲置 宅基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发展生 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等。

  通过三区三园一体的建设,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三产 的深度融合,把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聚集 在一起,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摘要 —

  粮食生产 功能区 现代农业 产业园

  重要农产品 保护区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 科技园

  特色农产品 优势区

  现代农业 创业园

  “三区”

  “一体”

  “三园”

   2 2018 年乡村振兴总体认识

  乡村振兴 大有可为

   —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要让农 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 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 的美丽家园。

   —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

  产业兴旺 坚实的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高质量的 农业供给体系,农 业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

  治理有效 党委领导、政府负 责、社会协同、公 众参与、法制保障, 乡村社会充满活力、 和谐有序。

  生态宜居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人居环境改善,生 态环境好转,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

  生活富裕 农民就业质量较高, 增收渠道进一步拓 宽,城乡居民生活 差距持续缩小。

  乡风文明 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较高,农民精神风 貌较好,呈现文明 乡风、良好家风、 淳朴民风。

   —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理念 —

  乡村全面振兴 — 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 价值。

  — 统筹谋划农村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 建设。

  — 注重协同性、关联性, 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城乡融合发展 — 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 动、平等交换。

  —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并行。

  — 形成工农互促、城乡 互补、全面融合、共 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 乡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

  — 落实节约优先、保护 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的方针。

  —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 振兴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 科学把握农村差异性 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 — 做好顶层设计,注重 规划先行、突出重点、 分类施策、典型引路。

   3 2018 年乡村振兴具体措施

  乡村振兴 大有可为

   —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产业路径 —

  生产业态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流通业态 农产品加工物流升级。

  农产品营销渠道拓展。

  农产品交易机制健全。

  农产品国际贸易推进。

  创新业态 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农业环保和农业信息化。

  引导扶持鼓励乡村创业。

  休闲业态 构建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体系。

  增加农业生态产品 和服务供给。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 建设。

   —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产业路径 —

  服务业态 科技服务: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农技服务: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推进有机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焚烧秸秆综合利 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

  专业服务: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

  金融服务:加大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探索开展捣鼓、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 入保险试点。

  康养服务: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开展规范家庭医生服务。

  

推荐访问:教育中心 现代化 区域

热门文章

垣曲县蒲掌乡开展“迎七一·定期体检送健康情系党员暖人心”活动

为庆祝建党99周年,近日,蒲掌乡开展“迎七一·定期体检送健康,情系党员暖人心”活动,组织全乡150名

阳泉市城区机关乡村党组织结对共建促融合谋发展

区直机关党组织每半年到共建村开展1次调研活动,结对双方共同组织开展6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半年开展1次学

临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规划监察支队党支部积极开展庆“七一”系列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

广灵县南村镇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山西焦煤销售公司党委与首钢长钢党委山西潞宝党委开展共建活动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近日,山西焦煤销售公司党委分别与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党委、山西潞宝集团

五台县推进非公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

五台县推进非公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一周一碰头每周一上午召开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碰头会,学习上

情系老党员,,关爱暖人心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为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云冈区老平旺街道一电厂社区“七一”慰问建国前老党员

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表达党组织对老党员的深切关怀,7月1日上午,老平旺街道书记赵瑞春在一

省发改委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

6月30日下午,省发改委隆重召开纪念建党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对省发改委2019—2020年度围绕

献礼党的生日——省应急管理厅各党支部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在建党99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

为基层干部减负系列报道②:加大正向激励,营造干事创业环境

图①: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党员干部近年来带领村民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图为村民采摘葡萄。汤德宏摄

永济市老干部局为离休干部党员过“政治生日”

珍惜政治生命牢记党员身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纪念日,7月1日,永济市委老干部局、老干部党委在关铝